網站首頁 > 媒體聚焦 > 熱點推薦 > 故宮元宵燈會中燈光秀帶來的照明行業思考
今年元宵節,高冷的故宮再一次“熱”了起來,故宮元宵節中燈光秀持續成為網友的話題中心。2月17日,網紅館長單霽翔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九屆年會”的演講中透露故宮將在元宵節首次開放夜場,消息一出便引發高度關注。畢竟近百年才遇上一次晚上進宮的機會,網友當然不想錯過。門票預售當日,網站兩度夜間癱瘓。不過倒是養肥了一批黃牛黨和咸魚用戶,還有淘寶上的花燈商家。
世界最大的木質皇宮建筑群、不計其數的絲綢書畫文物,這些標簽都要求故宮保持其神秘“黑暗”的形象設定,此次宮里夜間開放大面積亮燈,對故宮這位耄耋老人來說是一場不小的折騰。
再看近年來故宮的文化輸出和影響力:開放面積持續擴大,參觀人數驟增,文創“爆款”不斷豐富,網紅院長吸粉宣傳…那么,繼續秉承親民政策,放大故宮魅力,夜間開放也就順理成章。
然而,期待了如此之久的燈會如約而至,網友乘興而去,卻失望而歸。曾經照進古人宮殿的,是故宮重檐之上的月光;而上元夜點亮故宮的,卻是一束束激光。
網友評價:絢爛的顏色,搭配耀眼的激光燈,熱鬧勁是有了,卻總有一種走錯片場的感覺。
我們記憶中的元宵節,是怎樣的呢?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望千門如晝,嬉笑游冶
故宮元宵節中燈光秀的上演帶來了一波大熱潮評論,作為從事夜景照明設計的從業者,我們更多的關注點落在了技術性、美觀性上,以及這場絢麗的光影盛宴用在這座有著600年歷史古韻的建筑物上是否合理,是否背離了古建筑該有的風姿。
縱觀世界國古建的燈光秀,它們將當代燈光科技與城市修筑結合在一起,給我們帶來了一場無與倫比的視覺盛宴,從藝術設計的理念出發,結合歷史與特色,呈現了該城市獨一無二的演繹,它不止是一場絢麗奪目的夜景燈光秀,它更是在展現這個國家和它獨有的歷史人文。
更多反對做燈光秀的評論者大都認為這場秀的設計并未體現出國寶的美,而是將故宮變成了呈現一場絢麗光影秀的背景,或者說載體。它看起來不是主角,被淹沒在無數激光與投影中。
而站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新時代下,看待這場被所有人關注的故宮博物館元宵節發放夜場的熱點話題,它背后所帶來的影響,遠超出了這座一直沉靜冰冷的、一度高高在上的故宮平日的矚目程度,當晚的故宮成為了京城“最亮”的景點。
雖然秀的設計理念不夠獨特,這也是我們與國外設計師一直存在的差距,但它的影響力以及帶動起來的產業鏈經濟,是這股熱潮帶來的不可估量的反響。同時也給故宮在世界帶來了更大的關注,它在做順應時代的改變,從冷冰冰的中式城墻形象,一路逆齡生長,無論是故宮淘寶的賣萌圈粉,還是故宮口紅的一物難求,都讓故宮徹底擺脫了它給人的傳統印象,成為博物館藏界的一股清流。
毫無疑問,故宮博物院得到的空前關注,不論是做淘寶、賣口紅、開夜場我們都希望故宮的百年文化寶藏,壯美的紫禁城都應在順應時代的改變中,完整的留給后人。
故宮擁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一場燈光秀很難窺得其貌,古老文化在與新媒體的碰撞中難免遭受評價。借用吳京回應拍攝《流浪地球》的那句話,“做了總比不做好”。故宮的此次嘗試是文化工作者邁出的第一步,也為照明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帶動新的市場。
傳統文化的感召力,將在故宮博物館的傳播下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而和千年文物在匠人手里獲得新生一樣,那些閃耀著人類智慧結晶的傳統文化也在“網紅”故宮的推動下“復活”,走向一個愈發光明的未來。
全國服務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