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媒體聚焦 > 技術資訊 > 從大昭寺夜景看古建設計——尊重是前提
大昭寺,是藏族地區最早的寺廟之一大昭寺,是藏族人民精神世界的圣地,在西藏地區的宗教地位、空間秩序上都具有極重要的影響力。大昭寺的夜景是以保護文物安全為第一原則,進而通過光影藝術提升大昭寺文化、宗教的綜合形象。大昭寺的夜景項目是尊重古建筑的照明設計工程典范,今天我們就來細看大昭寺的照明設計之法。
設計突出大昭寺金頂的視覺意向。藏族人民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薩城”之說,拉薩市由大昭寺向四周延展而來,照明設計突出大昭寺的統治地位,將寺內各佛殿金頂作為主要照明對象,是夜晚最亮的“發光體”。當夜幕降臨,大昭寺周邊建筑、八廓街、拉薩市甚至整個藏族地區山川河流仿佛被大昭寺金頂的“光”照亮。
燈具節點設置東、西、南、北4個方向,投射距離分別約為35米、170米、25米、50米,通過模擬分析選擇不同功率、光束角的燈具組合。其中西側燈位距離較遠,特殊定制3°極窄角、80W投光燈,光斑嚴格控制在金頂范圍內。針對現場復雜的建筑環境,定制特殊的燈光支架,根據被照物高度、角度設置燈具數量、高度、角度、方向,以實現金頂的整體亮度統一。
保護大昭寺文物本體安全。所有照明燈具點位、電氣管線全部脫離大昭寺本體范圍,在外圍新建公共用房及建筑結構較穩定的傳統民居房頂設置燈組,確保大昭寺文物本體范圍內無安全隱患。因此,決定了本項目僅能采用極窄角LED投光燈,并嚴格控制照射方向與范圍,即,只照亮寺內金頂區域,不影響大昭寺前廣場朝拜及八廓街轉經的藏民活動,不影響寺內僧眾夜晚休息生活。遠離文物的LED燈具,也保證了紅外和紫外輻射的消除,最大度降低對彩畫等感光文物的影響。
西立面投影傳播藏地文化。西側廣場為觀看大昭寺的主視角,游客與信徒多由此集散。西立面主體為大面積白色石墻,頂部為紅色邊瑪墻,是大昭寺、八廓街區域唯一適合作為投影展示的載體。廣場兩側屋頂架設投影機房,在重大節日期間,播放關于藏族地區歷史文化的視頻,烘托節日氣氛,促進夜游經濟發展。
繞轉文化融入設計。藏地文化自有文字記錄以來,就有轉山、轉湖、轉瑪尼堆等多種和繞轉有關的儀式,用來表達信徒的宗教情懷。繞轉作為藏地的宗教儀式,它不僅僅是個日常動作,它因“轉”的對象而有了神圣的宗教意味。八廓街照明設計是以轉經筒形式的路燈投影經文,圍繞大昭寺一圈,像是一個放大了的轉經筒,內部以大昭寺為軸心,外部以經文投影燈圍繞,與佛教輪回、圓融的概念吻合。路燈設計融入轉經筒和酥油燈的元素,造型富有美感又與大昭寺佛教形象和諧統一。
以大昭寺的元素,提升大昭寺的形象,不改大昭寺之本貌,這才是古建筑設計的幾大重要維度。這一項目的實施也給設計師們在古建照明領域提供重要參考基準——尊重才是古建筑亮化設計的前提。
全國服務熱線